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灵敏度相对较高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基于其测定原理及紫外吸收光谱的特性。 首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是朗伯-比尔定律,即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中该物质的浓度和光程长度的乘积成正比。当特定波长的紫外光通过被测物质时,物质分子会吸收光能并发生电子跃迁,从而产生紫外吸收光谱。每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吸收光谱,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其次,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与物质分子的电子结构密切相关。在紫外光区,分子中的某些基团或共轭体系会吸收紫外光,导致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这种电子跃迁的概率和程度取决于物质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因此不同物质在紫外光区的吸收光谱具有特异性。 对于具体的某个被测药物而言,该方法的灵敏度高低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摩尔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是表示物质对某一波长光的吸收能力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物质分子在紫外光区的吸收特性。摩尔吸光系数越大,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越强,因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该药物的测定灵敏度就越高。 此外,药物的其他物理性质,如溶解性、稳定性等,也可能影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和灵敏度。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溶剂、测定条件等,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综上所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之所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主要得益于其基于朗伯-比尔定律的测定原理以及紫外吸收光谱的特异性。对于具体药物而言,其灵敏度的高低取决于药物的摩尔吸光系数等物理常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