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方法是指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研究,以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它主要可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大类。以下是这两类抽样方法的具体介绍: ### 概率抽样(随机抽样) 概率抽样是指每个样本有确定的概率被选入,从而使得样本能够代表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简单随机抽样**: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使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它可以使用抽签法或随机数法,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概率是相等的。 2. **系统抽样**:先将总体的所有观察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相应号码的观察单位来组成样本。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易于理解,简便易行,但当总体的观察个体按顺序有周期或增减趋势时,容易产生明显的偏倚。 3.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观察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样本。分层抽样的优点包括减小抽样误差,增加层内的同质性,以及可以根据各层情况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 4. **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群体,再从中随机抽取几个群体组成样本,并对这些群体进行全面调查。整群抽样的优点是方便,但当群内的要素不相像(不均一)时,整群抽样可能产生代表性较差、抽样误差较大的问题。 5. **多阶段抽样**:按抽样单位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不同的阶段,可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抽样方法。 ### 非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是指每个个体被抽样抽中的概率是未知的和无法计算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偶遇抽样**: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 2. **判断抽样**:调查者根据研究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调查对象。 3. **定额抽样**:研究者应尽可能地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各种因素来对总体进行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成员在总体中所占的比率、例。 4. **雪球抽样**:当无法了解总体情况时,可以从总体中少数成员入手,向他们询问还知道哪些符合条件的人,再通过这些人继续寻找更多符合条件的对象。 总的来说,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研究目的、总体特征、资源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