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的阻拒性并不是指让语言变得晦涩难懂,以至于读者感到莫名其妙。阻拒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种特性,它指的是文学语言通过破坏语言习惯,拉长语言感觉,增加语言难度,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从而延长审美过程,增强审美效果。 具体来说,阻拒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使用陌生化的语言、创造新的词汇、采用非惯常的语法结构、运用隐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等。这些手法能够打破读者的常规阅读期待,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新奇感和陌生感,从而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意义和情感。 因此,阻拒性并不是为了制造阅读障碍而存在的,而是为了增强文学作品的审美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当然,如果作者过度使用阻拒性手法,导致语言过于晦涩难懂,那么就会适得其反,让读者感到困惑和疲惫,从而无法真正欣赏到作品的美妙之处。 综上所述,文学文本的阻拒性并不是让语言变得晦涩难懂,而是通过打破常规、增加难度等方式来增强作品的审美效果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