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宪并未直接提出“斯莱特规则”(Slater Rules),这一规则主要是斯莱特(Slater)通过对光谱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得出的。然而,徐光宪在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领域,特别是量子化学、化学键理论等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研究工作与斯莱特规则所涉及的内容密切相关。 斯莱特规则是最经典的近似地计算屏蔽常数的规则,其要点包括: 1. **电子分组**:将原子中的电子按特定的顺序分成若干轨道组,如1S^2、2S^2 2P^6;3S^2 3P^6、3d^10;4S^2 4P^6、4d^1-10、4f^1-14等,并注明每组电子数目。 2. **屏蔽效应计算**:计算原子中某一特定电子受到的其他电子的屏蔽效应总和,这通过屏蔽常数的加和来实现。 3. **屏蔽常数的赋值**: - 分布在特定电子外面的电子不发生屏蔽效应,即屏蔽常数s=0。 - 在特定电子组内的电子(除特定电子外),其屏蔽常数为0.35(对于1s组电子,屏蔽常数为0.30)。 - (n-1)层对(ns,np)层电子的屏蔽常数为0.85,对(nd),(nf)层电子的屏蔽常数为1.00。 - 比(n-1)电子层更靠近原子核的各电子层中,每个电子的屏蔽常数为1.00。如果特定电子是在d或f亚层中,则分布在较低电子组中每个电子的屏蔽常数为1.00。 这些规则为计算多电子原子中某一指定原子轨道的能量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尽管徐光宪没有直接提出斯莱特规则,但他在量子化学和化学键理论方面的贡献无疑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徐光宪,作为中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和教育家,他在稀土科学、量子化学、化学键理论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他的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化学科学的发展,也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化学人才。因此,尽管徐光宪没有直接提出斯莱特规则,但他的工作成果和学术贡献与这一规则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紧密相连。

点赞(0)
×
关注公众号,登录后继续创作
或点击进入高级版AI
扫码关注后未收到验证码,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