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论点**:政治属性作为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属性,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方向与使命,尤其在我国,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优秀人才,这一使命要求教师深刻理解并践行教育的政治属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扩写**: 自古以来,教育与政治便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紧密相连,互为支撑。国家的兴衰存亡,往往与教育的质量及其政治导向密不可分。随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教育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上层建筑,其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在于塑造符合时代需要、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公民。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还是唐宋八大家的文治武功,乃至近现代以来的教育改革,无不深深烙印着政治的影子,旨在培养符合当时社会需求和统治阶级意志的人才。 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特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被明确为“立德树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任务的提出,不仅体现了教育对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视,更凸显了教育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服务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属性。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其教师的角色尤为关键。高校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思想的引领者。他们站在三尺讲台上,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需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政治责任,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课堂教学中,高校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主渠道”,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深刻的理论阐释、丰富的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以及个人的责任与担当。同时,教师还应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传递正能量,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这种以身立教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信服力,更能激发学生对理想信念的共鸣与追求。 此外,高校教师还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思维空间。同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总之,政治属性作为教育的重要属性之一,对于我国学校教育的使命和根本任务具有决定性影响。高校教师应深刻理解并践行教育的政治属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到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为培养更多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