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句“花骸重开天,何愁无少年。腐木蒸云气,游手非好闲。”中,每一句都蕴含了深刻的意象和哲理,而最后一句“游手非好闲”之所以朗朗上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韵律与节奏**:在诗歌创作中,韵律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元素。这句诗“游手非好闲”以平仄相间的音节构成,读来流畅自然,符合汉语诗歌的传统韵律美感。其简洁明快的节奏使得诗句易于被记住和传播。 2. **语言简练**:这句诗的语言极为简练,仅用五个字就传达了丰富的含义。它避免了冗长的描述和复杂的修辞,使得读者能够迅速把握诗句的核心信息,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共鸣。 3. **反义对比**:在整首诗中,“腐木蒸云气”与“游手非好闲”形成了鲜明的反义对比。前者描绘了一种看似衰败却蕴含生机的景象,后者则是对一种看似悠闲实则不闲的生活态度的概括。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也使得“游手非好闲”这句诗在对比中更加突出,易于被记住。 4. **寓意深远**:这句诗寓意深远,它不仅仅是对一种生活态度的描述,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传达。它告诉人们,不要仅仅从表面现象来判断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或价值,因为很多时候,那些看似悠闲的人可能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努力着、奋斗着。这种深刻的寓意使得这句诗具有了更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游手非好闲”这句诗之所以朗朗上口,是因为它在韵律节奏、语言简练、反义对比以及寓意深远等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这句诗成为了整首诗中的亮点之一,易于被人们记住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