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间奏响振兴强音——合浦县山口镇农行服务乡村振兴交响曲》** **(序章:时代召唤)** 当“红色金融·服务三农·振兴乡村”的号角穿透山海,在合浦县山口镇的万亩红树林间回荡,我们以农行人的赤诚,将金融活水注入这片热土。这里是两广门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试验田。十年前,这里的村庄被群山分割成“发展的慢车道”,如今,在农行与政府的携手下,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第一乐章:金融筑基)** “惠农e贷”的春风,吹醒了沉睡的田野。我们与北海市财政局、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共建“农户保”党建品牌,用“银担模式”破解融资难题。2023年,累计投放“惠农e贷”5.15亿元,支持825户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从金岗岭的柠檬园到义亭河畔的黑山羊养殖场,从万亩红树林的生态养殖基地到家庭农场的自动化滴灌系统,每一笔贷款都化作春泥,滋养着希望的种子。 山口镇新圩村的张大叔,曾守着三亩薄田发愁。如今,他拿着农行30万元“惠农e贷”扩建的20亩猕猴桃园,年产值突破50万元。他说:“这钱贷得踏实,农行的人比亲戚还上心!”而在白沙镇那潭村,返乡青年小陈用贷款购置的农机合作社,已为周边村庄提供耕种收一体化服务,带动30户村民就业。 **(第二乐章:普惠深耕)** 我们以“百镇千村”建档行动为笔,绘就农村信用蓝图。12114户农户信息入库,整村建档覆盖率达75%,让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在山口镇普惠金融服务点,70岁的李大爷第一次用掌上银行卖出自家编织的渔网,笑着说:“这机器会说话,钱直接到卡里!” 更令人振奋的是,我们打造了新圩村“深成服务点”和白沙镇“恒峰服务点”两个五星级站点。这里不仅是取款转账的窗口,更是金融知识讲堂、农产品展销平台。村民王大姐的蜂蜜通过服务点对接电商平台,月销量从200斤跃升至2000斤,她逢人便说:“农行不仅给钱,还教我们怎么赚钱!” **(第三乐章:产业赋能)** 乡村振兴,产业为魂。我们依托山口镇“海、港、林、田”资源,推动“一村一品”工程。在红树林生态区,支持“林下经济”项目,让渔民变股东;在国道交汇处,助力建设冷链物流园,使山口镇的柠檬、青蟹48小时直达粤港澳大湾区餐桌。 双流村的集体经济冻库,正是农行贷款支持的典范。这座660立方米的“田间冰箱”,不仅让农产品错峰销售增值30%,更催生了“农资统购+技术培训+农机租赁”的复合服务模式。村支书老林算过一笔账:“去年集体收入20万,今年要翻番!” **(第四乐章:生态与人文)** 绿色是乡村振兴的底色。我们严控贷款投向,拒绝高污染项目,支持义亭河治理工程。如今,河水清可见底,两岸稻田连片,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稻田画”。而在文化层面,我们赞助“草根乐队”巡演,让非遗“山口歌谣”重焕生机;设立“乡村振兴奖学金”,激励12名学子报考农学专业,让人才反哺家乡。 **(终章:未来已来)** 站在金岗岭远眺,山口镇已不再是十年前那个被地理分割的“慢车道”。农行的金融血脉,与政府的政策引领、企业的创新活力、村民的奋斗汗水交织成网。截至2025年8月,县域贷款余额突破52亿元,较年初增长9.82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3.2万户农户的增收梦,是156家合作社的壮大路,是山海之间永不褪色的振兴誓言。 让我们以金融为笔,以山河为卷,继续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史诗!因为在这里,每一份贷款都是一颗种子,每一次服务都是一场春雨,终将让这片热土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朗诵尾声,全体齐诵) **“强农有我,振兴同行!山海之间,共赴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