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建安文学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时期,其名词解释如下: **建安文学**: **定义**:建安文学是指中国古代建安时期的文学,主要指的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特别是汉献帝建安年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公元184年至239年)这一段时间内的文学。建安时期,“建安”作为汉献帝的年号,也作为这一时期文学的名称。实则是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以士人文学为主导,诗歌等创作均处于这一时期。 **主要特点**: 1. **主导作家**: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辅以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等为代表作家。 2. **内容与情感**: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诗歌等多有反映现实的主题,描写战乱、人民疾苦和渴望国家统一的作品大量产生。 3. **文学形式**:建安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如骈文、辞章、诗歌等,其中诗歌尤为重要,流行的诗歌形式主要有绝句和五言律诗。 4. **艺术风格**:建安文学尤其是诗歌,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情词并茂,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 曹操:继承汉乐府诗之现实主义精神,今存诗20余首,如《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 曹丕: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如《燕歌行》。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 * 曹植:前期作品多吐露自己的志趣、抱负和对于建功立业的热烈向往,如《白马篇》;后期作品多反映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抒写了自己遭受压抑、打击,有志不得伸的悲愤情绪,如《赠白马王彪》。 综上所述,建安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学内容,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点赞(0)
×
关注公众号,登录后继续创作
或点击进入高级版AI
扫码关注后未收到验证码,回复【登录】二字获取验证码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